正常的肉食豬都是吃稻糠或飼料長大,對人的身體無害。可有一系統家具些人,專門收集餐館的剩飯剩菜來喂豬,這樣的豬俗稱“泔水豬”。由於餐廚垃圾未經無害化處理,如果直接被用於飼養業,可能會成為傳播疫病的重要隱患。
  連日來,本報記者經過一系列暗訪,發現在北京大興、房山、通州等地,有10餘處喂養“泔水豬”、“泔水牛”的黑心養殖場(分佈見右圖)。這些地方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,地點隱僻,交通不便,且外來人口比較集中。據知情人透露,這10花店餘個養殖場每年至少出欄“泔水豬”10萬頭以上。
  永定河堤旁msata藏著黑養殖場
  現場1網站優化 房山區長陽鎮佛滿村
  永定河堤旁藏著有巢氏房屋黑養殖場
  在知情人的帶領下,記者首先來到房山區長陽鎮佛滿村,村子不遠處就是永定河西堤。由於永定河缺水,堤岸和河道上長滿了雜草,遠遠看去猶如一片荒地。拐過幾個彎,一個類似垃圾填埋場的地方映入眼帘。這裡到處都是爛菜、廢紙,空氣里瀰漫著令人作嘔的酸臭味。環顧四周,看到許多沿堤搭建的小屋,一個挨一個,約幾公里長,“泔水豬”養殖場就隱藏其中。如果從遠處看,幾乎看不到豬舍,走近後才能聽到豬群發出的“哼哼”聲。
  走進養殖戶家裡,記者發現,家家都有一個用來煮豬食的大黑鍋,還有一輛專門用來拉泔水的三輪車。在一家養豬戶門口看到,一口大黑鍋里盛滿了漂浮著厚厚一層紅紅的辣椒油的剩飯,剩飯中混著龍蝦殼、肥肉、魚骨頭等變質食物。經過加熱後,這些泔水散髮出一股濃重的惡臭。儘管天氣寒冷,但透過蒸騰的熱氣,記者仍能看到滿屋的蒼蠅。
  中午12時許,正是給豬喂食的時間,養豬戶們非常忙碌,各自在土竈上煮制豬食。一名男子從旁邊的發酵池中大勺大勺地舀出長滿霉漬,已經發酵的餐廚垃圾,倒入一口碩大的鐵鍋。溫熱後,男子將這些黏稠、酸臭的豬食倒入豬槽,這時一頭頭豬蜂擁而至,很快將槽中的豬食一掃而光。
  記者瞭解到,這些養殖戶都是外來人口,租用本地村民的土地建豬舍養豬。在佛滿村,僅養豬戶就有上百家,每家的飼養數量少說七八十頭豬,多則一百多頭,還有的在兩百頭以上。這些養殖戶除了養豬,還養“泔水牛”,而且數量不在少數。
  當地村民都不在附近買肉吃
  現場2 通州區馬駒橋鎮大松垡村
  當地村民都不在附近買肉吃
  隨後,記者來到通州區馬駒橋鎮大松垡村,與其他幾個養殖場的遮遮掩掩不同,這裡用泔水喂豬似乎特別“光明正大”。記者走進一家養豬場,院中污水橫流。養豬場場主正蹲在一個土坑前,坑上支著一口直徑兩米的大黑鍋,鍋內黏稠的泔水不斷冒著氣泡。只見他把一根木棍伸進鍋里,挑出幾隻塑料袋和一次性木筷,順手丟進鍋底的火堆。黑鍋後面是一排豬圈,記者剛一靠近,黑壓壓的蒼蠅就如“轟炸機”般呼嘯而來。
  “這一片的養豬場,哪個不用泔水喂?”場主告訴記者說,他養了近200頭豬,飼料全部是泔水,一年到頭都不愁銷路。“我們買肉都不在附近買,每天離著老遠,就臭味兒撲鼻。”據大松垡村的村民說,這些養豬場10年前就已經有了,開始只是零星幾家,後來隨著養豬戶越來越多,這裡漸漸形成了一個“養豬村落”。
  記者看到,除了現有的100餘戶養殖場,還有幾個正在建設中。據一位養殖場主介紹,他們這個村大多是老鄉、親戚相互介紹來的,每年租金5萬塊,除此之外還要給村裡管事的送禮,如果有外人想到這裡租地養豬,村裡是不允許的。
  養“泔水牛”熬“地溝油”
  現場3 大興區魏善莊鎮吳莊村
  養“泔水牛”熬“地溝油”
  牛原本是一種食草動物,但在大興區魏善莊鎮吳莊村,50餘個養殖戶收集附近餐館飯店的泔水,經過簡單加工,廢渣用來喂牛,剩下的用來熬“地溝油”。
  記者在吳莊村的一個養殖場里看到,在熬制泔水的土竈旁邊的三輪車上,擺放著幾個又黑又髒的大桶,裡面是剛剛拉來的泔水,一名女子正忙著準備給牛喂食。每個牛圈裡有十幾頭牛,牛身上到處是大塊的黑色污漬。在牛圈前,有6個一米寬、兩米長的長方形發酵池,池裡的泔水已經溢出,臭不可聞。在發酵池旁邊,還併列放著3個裝滿豆腐渣的大鐵桶。
  “為什麼用泔水養牛啊?”聽到記者的詢問,喂牛女子笑了,“這還用問呀,養‘泔水牛’成本低呀,能省下飼料錢。”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“喂飼料不掙錢,本錢還高。如果養100頭牛的話,沒有十幾萬元資金根本周轉不過來。如果是喂泔水,就不用花錢買飼料,只要一個月給小飯店幾百元錢,就夠牛吃的,而且泔水熬出來的油還能賣錢。”
  每晚大小車輛
  駛向餐飲街
  泔水來源追蹤
  每晚大小車輛
  駛向餐飲街
  大狼垡村距離京開高速只有5公里,每天夜裡這裡都一派繁忙。子夜時分,一輛輛三輪車、摩托車、小卡車載著滿是污跡、臭氣熏天的塑料桶、油桶等容器,從村中魚貫而出,直奔市區的酒店飯館。幾個小時後,大小車輛滿載而歸,一個個盛滿了殘羹剩飯的黑糊糊的汽油桶便被卸到了各家的豬圈、牛舍旁。
  11月25日傍晚,記者來到大狼垡村,一輛河北牌照、滿是油漬的三輪車停在一家養殖戶門口,車上擺放著十幾個藍色塑料桶。根據記者的連日觀察,這輛三輪車很可能是拉泔水的車輛,於是記者開始蹲守以摸清情況。
  當晚7時30分許,三輪車發動引擎的聲響劃破了夜晚的寧靜。雖然三輪車車速不快,但記者驅車跟隨卻難度很大。從大狼垡村到草橋西路大約30公里的跟蹤過程中,記者兩次險些跟丟。如果正常行駛,從大狼垡村出發後可以很方便駛上京開高速,不堵車的情況下30分鐘即可到達草橋西路。但三輪車從始至終只沿小路行駛,為了逃避交警的視線,堅持不走大路走小路,中途如果遇到紅燈,基本上都會闖過去。就這樣,記者跟隨了大約一個半小時,終於抵達了目的地。
  車輛的目的地是草橋西路“餐飲一條街”的後巷,一家餐廳的員工與收泔水的男子有說有笑,顯得非常熟悉。在大約一小時的時間里,十幾桶餐廚垃圾被接連送來,倒進藍色塑料桶內。據瞭解,這些飯館和收泔水的人有協議,對飯店來說,不僅不花錢就可以處理掉這些餐廚垃圾,而且每個月還能獲得一筆費用。“這個費用不確定,一般來說每月800元左右,如果規模大的飯店會更高。”一位餐廳員工告訴記者。
  從南六環被拉到了北五環
  地溝油去向追蹤
  從南六環被拉到了北五環
  經過連日的觀察,記者發現,養殖戶們不僅用泔水喂牛、喂豬,還用泔水熬制“地溝油”。
  11月23日下午5時許,記者在通州馬駒橋鎮大松垡村前的九德路蹲守,發現一輛車牌號為“冀R0B299”的白色福田小貨車駛出養殖場,後車廂里載著十幾桶“地溝油”,隨後沿九德路向北行駛了不到一公里,司機下車觀望後,將車倒進了路邊的小樹林。
  半個小時後,另一輛車牌號為“京QJX703”的白色半封閉式小貨車停在了“福田”車旁,司機下車後手腳麻利,將“福田”上的油桶搬到了自己車上,揚長而去。記者隨即開車跟上,並適當地與之保持一段距離。
  這輛小貨車一直沿九德路向北行駛,時速一直保持在70公里左右。穿過六環路,小貨車準備向北直行到台湖鎮時遇到了紅燈。看到小貨車停下,記者的車立即減速,並讓後面的一輛車超過去。綠燈一亮,小貨車立即加速穿過台湖鎮駛入京津高速進京方向。
  小貨車從高速上到了南五環後,速度明顯加快,不斷地變換車道超車。一直行駛到北五環北清路出口時,突然駛離五環,進入一條小道,記者的車也跟著拐了進去。由於天色已晚,小路上並沒有多少車輛。跟著小貨車拐了幾個彎之後,記者發現小貨車的速度開始慢下來,接著,拐進路邊的一個廠區里。為了不引起對方懷疑,記者並沒有停車,而是繼續向前開,20分鐘後記者調頭返回。
  廠區大門外的標牌上寫有“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隱身與防護檢測中心”的字樣,外部車輛禁止駛入。透過廠區外的欄桿,記者看到這輛白色小貨車停在一個倉庫前,司機將車上的“地溝油”搬入倉庫內。
  本報記者 陳坦 文並攝 J199  (原標題:京郊“泔水豬”養殖場調查(上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q76tqnv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